新加坡商业促进区模式将制度化 业主商家可主导振兴计划

2025-9-13 04:10

新加坡河畔节开幕仪式在驳船码头一带举行,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中)与(左起)新加坡设计理事会执行董事林娴、新加坡河畔商家协会主席孙文彬,以及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副局长陈俏玲一起主持仪式。 ...

新加坡河畔节开幕仪式在驳船码头一带举行,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中)与(左起)新加坡设计理事会执行董事林娴、新加坡河畔商家协会主席孙文彬,以及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副局长陈俏玲一起主持仪式。 

国家发展部将在未来两年推动立法,将“商业促进区”模式制度化,让业主和商家能合力共策并带头主导各地区振兴计划,打造各自的独特魅力,为地方注入活力、带动经济;同时在立法框架下授权商业促进区商联组织向范围内所有业主收取发展费用,确保计划可持续。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五(9月12日)在“新加坡河畔节2025”开幕礼上透露“商业促进区”计划(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的最新进展。他以这项计划在试点阶段的首个参与者新加坡河商家组织(Singapore River One)为例说明,计划成效非常好,政府愿意在试点成果基础上为商业区提供更大支持,把这个模式推广到更多商业区。

市区重建局是在2017年推出商业促进区试验计划,让商业区的业主和商家凑在一起组织起来,合力共策环境更新与地方发展计划。除了率先加入的新加坡河商家组织,其他试点商圈还包括政府大厦、甘榜格南、滨海湾、滨海中心、莱佛士坊,以及丹戎巴葛等九个商圈。

徐芳达上个月中透露,由于试点计划取得积极反馈,国家发展部将正式立法,让这个模式成为地方商业区管理框架。

商业促进区范围内业主 日后都须付费资助发展

他星期五在致辞时透露更多详情。先是同一区内的业主可汇聚起来,投票决定是否组成“商业促进区”,并共同制定地方振兴和发展计划。一旦争取到足够支持票,即可自主划定界限,形成“商业促进区”,范围内的所有业主都须付费,凑集资金落实发展计划。

“这不仅确保商业促进区可长期持续,也有助于避免一些业主‘搭便车’,只等着享受好处却不愿分担责任的情况。”目前,商业促进区组织只可向同意加入的业主收费,造成部分业主选择不加入不付费,却享有社区整体发展后所带来的好处。

徐芳达强调,新的立法将为业主和商家提供更清晰的框架,促进政府和商界合作,为各个商业区注入活力。更多详情会在日后陆续公布。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河畔节”,就是新加坡河商家组织加入试点计划后推出的点子。徐芳达说,通过筹办这些大型活动,商家组织成功带动新加坡河一带人潮,推动了区内业主的生意。组织也发动餐饮业者投入反拉客运动,并在封路期间协调业者,在政府单位的协助下,将俗称“十八间后”的沙球劳路(Circular Road)转化为户外餐饮空间。

徐芳达指出,新加坡河商家组织是地区管理的先行者,夜生活复兴计划体现了公私合作。目前已有20份在驳船码头开设酒吧和夜店的申请正受评估。

新加坡河夜生活复兴计划 推出一个月收20份申请

徐芳达说,新加坡河商家组织如今已被广泛视为推动地区管理的先行者,政府则在过程中给予更多支持。近期在新加坡河一带展开的夜生活复兴计划,就是政商合作的成果。“商家明白,监管的灵活性不能以治安为代价,因此主动加强私人保安部署,让当局有信心在试点商业促进区范围内放宽限制。”

他说,这也为引入更多新概念提供空间,企业反应积极。截至目前,市区重建局已收到20份在驳船码头历史区开设酒吧、餐馆及夜店的申请,当局正在进行评估。

开幕礼当晚亮相的沉浸式投影剧场“梦河历程”(River of Dreams),在驳船码头以光影和音乐展现新加坡河的记忆与愿景。今年河畔节也呼应我国建国60周年的“一起打造我们的新加坡”主轴,结合灯光、音乐、美食与工作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