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纾解生活费持续上升之忧虑

2025-9-4 21:07

当局应釜底抽薪,检讨物价及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以纾解国人的忧虑。

这几年来,新加坡在全球生活费最昂贵城市的排名,节节上升。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25年大选后调查显示,生活费以及购房负担能力,是选民最关注,也是对政府最不满的民生议题。在受访者当中,高达74%认为,生活费是“非常重要”的选举议题,比2020年大选后调查的47%,高出27个百分点。

本地的生活费上涨,也比其他国家来得快。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驻新加坡的外派人员的生活费,在全球生活费最昂贵城市的排名中,位居第四;本地人的生活费,则位居全球第28。以亚洲生活费最昂贵城市排名,不论是外派人员或本地人,新加坡都名列榜首,高过香港。

这几年来,新加坡在全球生活费最昂贵城市的排名,节节上升。在2021年,在全球外派人员生活费排名中,新加坡名列第六,在2022年至2024年晋升至第五位,2025年再上一个台阶。至于本地人的生活费排名,在2021年是全球第33位,到了2024年及2025年,上升至第28位。

新加坡绝大部分的物资依赖入口,因此是价格接受者,深受外围经济的影响。冠病疫情、俄乌战争以及地缘政治矛盾接踵而来,影响全球生产链及供应链,导致能源与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虽然最近通胀有缓和的迹象,但是美国对贸易伙伴国实施的关税措施,再度提高通胀的风险。

物价上涨后,就很难下来。企业经营成本,包括租金、工资、水电费等上涨,推高价格水平。最终,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通胀削弱货币的购买力,首当其冲的是退休的年长者及低收入群体。它也推动资产的名义价格,导致房地产价格虚高,使中等收入群体对购房负担备感焦虑。

新加坡是个国际都会,也是财富管理中心,吸引不少外来富豪与高端人才落户,对生活费的上涨,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地,企业经营成本相当高,越来越多的服务业通过提高档次,增加盈利率。这推高国人的生活水平及消费欲望,并导致生活费的上涨,尤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收入阶层。

组屋区出现的高档咖啡屋、美甲美容院以及宠物服务商店,反映社会学学者所说的“绅士化”趋势。生活水平及消费欲望提高的“生活费问题”,会比解决柴米油盐来得棘手。

政府不遗余力协助国人应对生活费上涨压力,给予林林总总的津贴,包括邻里购物券、水电费补贴以及消费税补助券。这大大减轻人们的生活费负担,但只能是短暂的纾困措施,难以持续,并可能将新加坡推向福利制度滑坡的风险。

同时,一刀切的津贴,可能导致过度消费。有报道指出,有人一次过把800元的购物券,用来购买猫山王榴梿;有人表示,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旅游;也有人说,购物券是“免费”的,用来宠宠自己,买点平时不舍得买的物品或食物。这背离发放购物券抵消生活费开支的初衷。

新加坡诚然是价格接受者,但是政府在遏制生活费持续上涨方面,仍有不小的操作空间。政府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除了发放购物券协助国人抵消生活费开支,政府在前端压抑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助于避免它们将上升的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面对“绅士化”的趋势,有关当局应确保国人仍然有廉价物品及食品的选择,这对低收入及中低收入群,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当局应确保小贩中心、咖啡店、以及超级市场在提升档次时,继续提供廉价的食品与日用品。

另一方面,消费者应该量入为出,善用政府的津贴,抵消生活费上涨的压力。全球经济动荡不安,企业纷纷削减开支或重组,加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可能会有更多人的饭碗不保。不论是在职员工或是退休人士,都应确保足够的应急资金,以避免陷入钱不够用的窘境。

新加坡已经迈入第一世界,生活费不可能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即便如此,生活费持续上涨的势头,容易引发民怨,也会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当局应釜底抽薪,检讨物价及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以纾解国人的忧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