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    发表于  2025-8-23 01: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 0
IMG4529.jpg
10年前,刚从新加坡理工学院银行与金融专业毕业的陈美绮(32岁),成为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新加坡学徒计划的首批参与者,加入了这家银行。  

这段经历,让她首次接触金融机构的科技基础设施相关工作,也成为了她就业的转折点。

“虽然在学校学习,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但真正进入银行工作后才发现,现实与课堂差异很大。”

她说:“我意识到,金融体系并不是孤立运作的,而是高度依赖科技和稳健的营运。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职业方向,也让我愿意承担更多跨职能角色。”

结束学徒期后,她当上公司的全职分析师,并在公司的学费资助下,半工半读地取得商业学士学位。

“获得学士学位一直是我的目标,我原本计划完成学徒计划后继续升学进大学。但公司当时给了我一边全职工作一边兼职学习的机会。这确实具有挑战性,但也锻炼了我的时间管理和主次分配能力。我与团队保持开放沟通,我很感激他们愿意为我提供工作安排上的灵活性。”

2022年,陈美绮晋升为副经理。今年,她再升为产品组合业务经理兼副总裁,是新晋中层职员之一。

陈美绮的故事,是近年来新加坡金融机构逐步认可理工毕业生潜力、推动多元化雇佣模式的缩影。
在金融业嘉年华上与理工学院学生交流的陈美绮.jpg
在金融业嘉年华上与理工学院学生交流的陈美绮(右二)。

从个别尝试到制度推动 打破理工生进军金融业门槛

新加坡是亚洲领先金融中心,金融业也是我国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4%。

为推动金融机构系统性地吸纳理工学院人才,拓展行业多样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IBF)在2023年联合推出“理工院金融专才计划”(Polytechnic Talent for Finance Scheme,简称 PTFS)。

根据推出时的介绍,计划旨在让进入金融业并从事全职长期工作的理工学院毕业生人数增加80%以上,从2021年的约160人,增加到至少300人。

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总裁梁静分说:“计划旨在鼓励金融业界为理工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培训的机会。目前,有10家金融机构与我们合作,计划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共同提供约300个实习和培训岗位。”

这些培训岗位涵盖财富管理、投资组合与资产管理、合规、客服、人力资源、科技与营运、保险等。

实用主义优势凸显 理工生也适合金融业?

华侨银行是响应这一政策的主要银行之一,于2024年推出“OCBC Ignite”项目,计划三年内为500名理工生提供实习与学徒机会。

参与者完成18个月全职培训后,有机会直接被聘任为助理经理。这通常是大学毕业生才会获得的职级,一般情况下,理工毕业生需花约三年,才能晋升至此。

谈及积极扩招理工人才的原因,华侨银行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董事总经理潘子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随着新加坡金融业持续发展,机构需要更壮大的人才队伍支撑运营与扩张,理工学院毕业生是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

“理工生在校期间,接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训练,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问题,也适应跨学科环境。”

他说:“我们重视技能,不仅仅是学历,这样的选才机制,有助发掘各岗位中有潜力的人才。”

保诚保险新加坡的员工体验与早期职业发展专员吴思颐(28岁)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样的优势。她毕业自共和理工学院,在校期间就到公司实习。

她说:“理工学院的学习模式结合理论与实践,上午上课,下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演讲分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实践导向的训练,让我更快适应职场,把‘知道做什么’,转化为‘知道怎么做’。小组合作和演讲练习,也帮助我适应公开表达,让我在工作中获得主持小组座谈、人事部论坛及新员工培训的机会。”

机会开了门 但待遇有鸿沟?

尽管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积极推动人才多元化,理工学院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在金融行业中的差距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起薪与岗位类型上。

根据教育部2024年11月发布的数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商科毕业生基本月薪中位数普遍介于4300元至5000元。五所理工学院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理工学院商科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为2700元,明显低于大学毕业生。这一差距,反映金融相关专业在起薪待遇上的结构性差异。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Reeracoen集团首席执行官内藤兼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新加坡每年约有5000名至6000名本地大学毕业生进入金融业,主要担任分析师、风控、管理培训生等核心岗位,起薪介于3800元至4800元。

相比下,每年有约2000名至3000名理工毕业生进入相关岗位,通常从营运支持、客服或零售银行等职能起步,起薪为2600元至3000元。

多元化之后 更重要的是“接得住”

弥合差距的第一步,即持续推动金融人才多元化,已在扩大力度。
今年7月,在义安理工学院举行的金融业嘉年华.jpg
今年7月,义安理工学院举行的金融业嘉年华上,包括新加坡三大银行、摩根大通、保诚保险新加坡等10家金融机构宣布,和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合作。

同时,银行与金融学院、大华银行及三所大学,即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社科大学也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工学结合”项目发展。作为计划的先锋金融机构,大华银行将与学院一同探索,对金融机构提供在职培训的认可机制。

今年7月,在义安理工学院举行的金融业嘉年华。

培训岗位只是起点。制度是否“接得住”进入金融业的理工毕业生,关键在于是否提供清晰的留用机制、可持续的职业路径、以及合理的待遇支持。

在制度推动下,现实差距是否有机会逐步缩小?

内藤兼二说:“理工院金融专才计划的初步成效令人鼓舞,雇主的参与度也在持续提升。但若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仍需提升市场认知度,并加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和非传统金融机构的落实力度。此外,若能更紧密地衔接学术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也有助于释放计划更大的潜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9-6 16:32 , Processed in 0.130540 second(s), 3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