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    发表于  2025-8-26 23: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 0
“生孩子没哭,喂奶疼得直掉泪。”这句在妈妈圈广为流传的“名言”,道出了无数母乳妈妈的心酸。乳头皲裂、红肿、出血,每一次含乳都像“上刑”,让本该温馨的哺乳时光变成痛苦的煎熬。更让人心碎的是,许多妈妈因此早早放弃母乳喂养,留下遗憾。

其实,绝大多数乳头疼痛并非“必经之路”,而是含乳姿势不正确惹的祸!掌握正确的含乳方法,不仅能彻底告别疼痛,还能让哺乳变得轻松高效,宝宝吃得饱,妈妈更舒心。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正确含乳”的秘诀。

一、乳头疼痛的“真凶”:含乳浅,只含住了乳头!

当宝宝吃奶时,如果只含住了乳头尖,而没有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问题就来了:

乳头直接受力:宝宝的牙床(即使没长牙)和舌头在吸吮时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如果只含乳头,这些力量会直接作用于娇嫩的乳头皮肤,导致摩擦、挤压、拉扯,极易造成疼痛、红肿、破皮甚至裂口。

吸吮效率低:含乳浅意味着宝宝无法有效挤压到乳晕下方的乳窦(储存乳汁的腺体),导致吸吮费力却吃不到足够的奶,宝宝可能因此烦躁、吃不饱、体重增长慢。

影响乳汁分泌:无效吸吮无法充分刺激乳腺,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奶量减少。

记住: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明确信号——含乳方式错了!

二、正确含乳的黄金标准:深含乳

正确的含乳,关键在于“深”字。宝宝需要含住的不是乳头,而是乳头+大部分乳晕,形成一个“深含乳”的状态。

如何判断含乳是否正确?

看宝宝的嘴:宝宝的嘴巴应该张得很大(像打哈欠一样),下唇外翻(像“金鱼嘴”),上唇覆盖的乳晕比下唇少(因为宝宝的下巴紧贴乳房)。

看乳头位置:你的乳头应该深入宝宝的口腔,到达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接近喉咙的位置),而不是停留在口腔前部。

看宝宝下巴:宝宝的下巴应该紧贴你的乳房。

看宝宝动作:正确含乳后,宝宝会有节奏地进行“吸吮-吞咽-呼吸”(Suck-Swallow-Breathe)的循环,吸吮有力而深长,你能看到或听到吞咽声。

感受:正确含乳时,你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牵拉感或胀感,但绝不应该是尖锐的疼痛。如果一开始有轻微不适,通常几秒后会消失。如果持续疼痛,立刻停止。

三、手把手教你:如何帮助宝宝正确含乳

掌握正确含乳,需要技巧和练习。遵循“C字形”托乳+“乳头指向鼻尖”+“等待大嘴”的三步法:

C字形托乳:

用一只手呈“C”字形(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托住乳房。注意:手指要放在乳晕后方,远离宝宝含乳的区域,避免堵住宝宝的鼻子或干扰含乳。

托乳的目的是支撑乳房,方便宝宝含接,并帮助塑形,让乳晕区域更易被含入。

乳头指向宝宝鼻尖:

用乳头轻轻触碰宝宝的上唇或鼻尖,刺激宝宝的觅食反射。

关键:当宝宝张大嘴巴(像打哈欠)时,迅速而果断地将宝宝的身体(而非只推头)向你的乳房方向“拉近”,让宝宝主动含住乳头和乳晕。切忌将乳房“塞”进宝宝嘴里!这容易导致宝宝只含到乳头。

检查与调整:

含乳后,观察宝宝的嘴型、下巴位置和你的感受。

如果含乳浅或疼痛,用干净的小指(指甲贴着牙床)轻轻插入宝宝嘴角,中断吸吮,取出乳头,重新尝试。不要强行拔出,以免造成更大损伤。

四、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

错误1:宝宝嘴张不够大。解决:用乳头多刺激上唇,耐心等待“大嘴”出现再送入。

错误2:含乳后只含乳头。解决:立即中断,重新含乳。确保宝宝含住足够多的乳晕(下乳晕含入越多越好)。

错误3:用手挤压乳房堵住宝宝鼻子。解决:调整托乳手的位置,或用手指轻轻压乳房上缘(“剪刀手”)为宝宝鼻子腾出空间。

错误4:宝宝只吃一侧或总含不住。可能与姿势、衔乳技巧或宝宝口腔结构(如舌系带过短)有关,需排查。

五、已经疼了怎么办?紧急处理与修复

如果乳头已经破损、疼痛:

立即纠正含乳:这是根本!继续错误的含乳只会雪上加霜。

调整喂奶顺序:先喂健侧(不疼的那侧),让宝宝吸吮力减弱后再喂患侧。

使用乳头保护罩(谨慎):在含乳问题未解决前,保护罩可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可能影响吸吮效率和乳汁转移,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短期使用。

护理破损乳头:喂奶后挤出几滴乳汁涂抹在乳头乳晕上,自然风干(母乳有修复和抑菌作用)。可涂抹纯羊毛脂膏(如Lansinoh)保持湿润,促进愈合。避免使用肥皂过度清洗,清水冲洗即可。让乳头多暴露在空气中。

寻求专业帮助:如疼痛剧烈、有出血、感染迹象(红肿热痛加剧、发烧),或含乳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务必咨询国际认证哺乳顾问(IBCLC)或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母乳喂养是伟大的,但不该是痛苦的。乳头疼痛不是勋章,而是需要纠正的信号。掌握正确的含乳技巧,是开启轻松、愉悦母乳之旅的“金钥匙”。多一份耐心,多一次尝试,你和宝宝都能享受这份亲密无间的美好。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支持,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9-6 16:29 , Processed in 0.328305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