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佩戴头显下正常情况都会直视内容,较少关注视觉周围。但唯一的问题是 vivo Vision 探索版能够确保清晰度的「视觉区域」还是有点偏小,2D 电影下或者视觉占比较小的空间照片/视频可能还好,但在 180° 甚至 360° 的沉浸视频、环绕全景图片等内容中,就很容易察觉到视觉中心以外的「模糊」。
不过很可惜的,由于体验时间有限和体验流程安排,小雷没能体验到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更多功能和细节,并没有时间自由探索,同时接待的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平板同步观看视觉画面。
另外在一次佩戴超过 30 分钟后,小雷也能讲讲个人的体验,398g 的重量相比苹果 Vision Pro 毫无疑问更有优势,实际也确实如此。尽管摘下头显后还是能明显感受到眼部周围解放了压力,但整体佩戴过程中压脸感并不强烈,至少不会打破使用时的沉浸感。
相对的,不管是「现实」还是虚拟的显示才是当前主要影响 vivo Vision 探索版体验的基础问题。
线下 C 位很显眼,市场教育需发力
而作为广州目前唯一能够体验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线下店,相应 vivo Vision 的存在感也是毫无疑问的。即便过去了一周,门店还是能看到很多 vivo Vision 的物料展示,包括非常显眼的 vivo Vision 展示装置。同时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体验区域,也占据了整个门店的中心区域,被服务台、休息区和设备区包围。
换言之,很多上门的顾客都会路过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体验区和展示区,多少都会被这个相对新奇的设备吸引目光,也有一部分人当下就会想进行体验。但由于设备少、预约多,并不支持现场(不经预约)直接上手体验,甚至同时段只能支持两人进行体验。
但或许是已经过去了一周,加上 vivo Vision 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也有明显的下降,实际已经很少有人会直接询问设备相关的问题,得知不能直接体验后也就离开。从小雷的现场采访来看,询问的顾客也普遍不了解 vivo Vision,最多就是在网上看过相关信息,但最大的疑问还是:
它到底能拿来干嘛?
事实上这也是包括苹果 Vision Pro 在内混合现实头显的大问题,而目前 vivo Vision 的应用生态更加局限,至少在现阶段,某种程度比平板电脑更「爱奇艺」,核心可能还是作为一种极为特别的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