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丶    发表于  昨天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0


威尼斯电影节,39岁的辛芷蕾拿到了最佳女演员。

从东北鹤岗小城姑娘到威尼斯影后,她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二十年。

在贫困的家庭长大,六七岁就要像个大人照顾弟弟,十六七岁为贴补家用去饭店打工。

非科班出身漂在北京,四处跑龙套寻求机遇。

为拍人生第一部电影《长江图》,在凛冬跃入江水,踩着碎石头划伤脚,血染长江不喊停,真的拿命去搏。

经历过爷爷生病、父亲瘫痪时的捉襟见肘,“我要红”的欲望和野心,从来都袒露在日光之下。

梦想被嘲笑的多年以后,命运站到了辛芷蕾的这一边。

这段生命上行的励志故事,已经被反复讲述。

今天,我们把镜头转向另一个中国女演员,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其实她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突破。

49岁的舒淇,首次转型自编自导了电影《女孩》。

这部片子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入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展映单元。

红毯之上,她曾是演员,是评委,这一次,拥有了新的身份,导演。

电影首映后,舒淇泪洒现场。

那一刻,大概是一个“完成”,也是一种和解。是给那个好不容易长大、带着无形伤疤前行的女孩,一个狠狠的拥抱。

电影《女孩》,是一部极具个人色彩的电影。

女主角的童年过往,即是舒淇本人的成长创伤。

以1988年的台湾为背景,讲述性格内向的女孩林小丽,通过与活泼的李莉莉建立友谊,重燃人生希望。

舒淇写剧本当导演的念头,萌发自2011年。

当时侯孝贤问她“要不要当导演。”

舒淇很震惊,觉得怎么可能?侯孝贤鼓励她,不试试怎么知道?

于是她就从自己亲历的人生入手,从最想表达的部分开始,慢慢写剧本。

直到2023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助推了舒淇加快脚步,闭关两周,在米兰的酒店完成了剧本。

“我相信不是父母不爱孩子,只是不懂如何教育,或许他们自身也有难处或创伤。”

舒淇说,希望这部电影能拯救困境中的人们。

出道三十年,从一脱成名的艳星,到如今国际电影节的导演,能走到今天,舒淇何尝不是救自己于困境之中呢?

舒淇有一个不堪的至暗童年。

母亲18岁生下她,还不懂什么是“母爱”,或者说如何爱一个孩子。

父亲一个人赚钱养家,生活的重压之下,只剩下无缘无故的打骂。

加上弟弟,一房一厅一家四口,连洗个头发都要去厨房。这就是她童年的生活窘境。

年幼的舒淇,每天过得察言观色,如履薄冰,如果父母心情不好,就离远一点避免挨揍。

那种听到父母回家的声音就会害怕,找地方躲起来的敏感,和战战兢兢。

这部分记忆,舒淇也放到了电影《女孩》中。

家暴的场景,环境的恐惧,都来自那些至暗时刻留在身上的印记。

“我常莫名挨打,不知错在何处。父亲总是醉醺醺回家,所以我用最直接方式呈现男性殴打女性的场景。但对小女孩小丽,我不愿呈现父亲施暴过程,也不愿让演员受创伤”。

家暴的童年,攻击和打压自己的父母 ,造成了舒淇各种心理层面的问题与障碍。

在学校是不良少女,多次离家出走,早早踏入社会,13岁就开始在音像店半工半读。

有一次离家遭遇了车祸,肩骨碎裂,结果等来的是母亲的咒骂。

“一个普通女孩应得的父母的宠爱、抚养、教导,我从来没有得到过。”

体验过生活的贫困与艰难,舒淇16岁被星探发掘,20岁独自一人去香港,拍三级片出道,因《玉蒲团》一脱成名,在大街上被人骂“脱星”。

尔冬升电影《色情男女》里,舒淇也饰演了一位三级片演员。

“我其实不想拍这样的戏,可是我要钱,要生存,心里又有很多梦想在跃跃欲试。”

这句台词,何尝不是舒淇当时的真实写照。

翻到舒淇古早的“活人感”采访,面对镜头,谈到拍三级片,她非常坦率。

不拍,就没有更多机会,也拿不到后来的最佳女配角。

她还谈到“裸露”出镜的感受,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不会因为拍多了就习惯了。

走过“没得选”的时光,后来舒淇喊话,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她做到了。

先是不断尝试各种角色,拓宽作为演员的边界。

《千禧曼波》《玻璃之城》《非诚勿扰》《最好的时光》,再到《刺客聂隐娘》......

性感的,天真的,神秘的,侠义的女性角色,都有塑造。

论产量,不算多;但合作的导演和作品本身可圈可点有记忆点。

特别是电影《刺客聂隐娘》和《最好的时光》等,让舒淇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撕掉“花瓶”的标签。

除了表演这条路,舒淇还做了一个聪明的选择,早早地选择了另一条赛道,即走向国际,在电影节担任评委。

之前已经成功坐镇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席。

去年,又被美国影艺学院选为奥斯卡评委的一员。

国际影响力,加上自身独特的气质,让她始终被国际一线大牌青睐。

手握很多明星渴望而不可及的“时尚资源”,成为大家口中内娱大概活得最舒服的女明星。

一手烂牌,能打到这个局面,舒淇凭什么?

首先,天性开朗,不愿放弃。

用舒淇自己话说:“幸运的是我懂得反击。虽然15岁离家后生活艰难,所幸我天性开朗,不愿放弃。”

没有因为糟糕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攻击打压,放弃自寻出路;没有因为外界的诋毁谩骂,转行放弃前行。

大不了晚上关上门哭完,一觉睡醒了,好,去开工。

然后,长期主义,三十年,没下桌。

行业现在每三年都是一个新天地,但舒淇,三十年,没改行。

舒淇做演员、编剧、导演,环环相扣,始终在线,扎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包括整合过往资源,不断尝试,哪怕节奏放慢一点,做得久一点。

最后,舒淇没有既要又要,求一个所谓的“平衡”。

每个人生阶段的主线,非常清楚,生活给什么,就接什么,全然接纳不内耗。

出道时赚钱和生存是第一位,所以被骂也要“脱”,关上门哭鼻子也要“脱”,不遮不掩。

十几年前身体出现问题,状态相对低迷,那就暂时淡出舆论场。

名利在手,健康第一,不奢求持续拥有更多。放慢脚步,专注生活,也不回避谈论疾病与衰老。

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雀斑白发,和维持身体状态的保健药。

想结婚就突然结了,也没有想吃“独立大女主”人设的想法,没有演绎“人生赢家”的剧本。

只享受人过中年后的一种比较开放的亲密关系,没有想要以此要求或得到更多。

所以结婚后外界几乎看不到她“秀恩爱”、“合体通告”,甚至很多人可能都忘记了她已婚。

她大概率也放弃了“当妈妈”这个人生选项,她知道这里有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她治愈好自己已经不易,再去承担另一个生命的漫长,未必有十足把握。

很长时间里,她作为演员,只有一部代表电影,《狂野时代》。

因为那个阶段,她好好活着,筹备自己的导演作品,有些代言,很多活动,享受生活本身。

那就别逼自己,还要当什么“人民的演员”。

过往三十年,舒淇好像从未爆红,却又好像始终长红。

闷声做事,也养着自己的能量。

今年过生日,舒淇发了一段话,大意是:

到了一定年纪,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简单,只想过好每一个当下。

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日常,和珍惜所有的人事物。不钻牛角尖,懂得放手,也懂得祝福。

平平淡淡无忧无虑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

在人生不断推进的同时,能在名利场保持珍惜当下的清醒,也是生活淬炼的智慧。

最后很想说,人生无解,活下去,就是唯一的答案。

好的坏的,都会过去。

挨过,熬住,活下去,就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被嘲笑想红想疯了的辛芷蕾,等到了手握影后、女人的野心被追捧称赞的中女时代。

而那个为生活所困、拍三级片的少女,终于等到了“贞操什么都不是”、“女人最重要就是活着”的年代。

就像不必优雅、保持泼辣的女人,也等来了泼辣女人会好命的一天。

所以,永远别被眼前的困境吓倒。

好好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结局不够好,是因为还没到终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9-16 01:54 , Processed in 0.098136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