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    发表于  2025-8-26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 7
发现没,TikTok的风向已经变了.jpg
上周在跨境电商沙龙,一个做陶瓷餐具的老板举着手机叹气:“前阵子靠美女跳舞带火的碗,现在发十条视频都没水花。”旁边卖香薰的姑娘接话:“你试试拍工厂老师傅调釉料,我上周那么干,英国订单翻了倍。”凑过去一看,她的视频里,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搅釉浆,字幕写着“60年手作配方”,评论区全是“想要同款祖母绿釉色”。这场景搁半年前还少见,现在刷TikTok,风向确实不一样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炫技式”内容不吃香了。以前靠运镜、滤镜爆单的日子过去了,现在火的是“糙得真实”——有个卖竹编筐的,直接拍乡下大婶坐在门槛上编织,竹条摩擦的吱呀声都没剪,反而被日本主妇们追着问“能不能定做尺寸”。

流量逻辑也变了。做户外用品的小哥说,以前投流砸钱就能冲量,现在得“贴地走”:他蹲了三天露营论坛,发现欧美用户嫌折叠椅太重,赶紧拍工人改钢管厚度的过程,配文“减重300克的秘密”,结果自然流量涨了五倍。

工具倒是越来越“懂事”。有个卖传统糕点的阿姨,不会剪辑就用平台自带的“故事模板”,拍面团发酵时的气孔、蒸制时的白雾,AI自动配上“古法醒面72小时”的多语言字幕,东南亚订单比上月多了三成。虚拟试吃更绝,广州一家糖水铺用3D建模展示仙草冻的Q弹,美国用户隔着屏幕“云吸甜”,复购率提了20%。

小商家的机会反而变多了。义乌摊主把库存的卡通贴纸,按“星座”分类拍合集,意外成了巴西学生的手账爆款;景德镇的年轻匠人,直播画青花瓷的过程,每笔都有人打赏“加朵牡丹”,顺便带动了定制订单。他们没投一分钱流,靠的就是“有人味儿”。

现在的TikTok,更像个全球街坊集市。山东果农直播摘樱桃,说“凌晨四点的露水还在上面”;苏州绣娘对着镜头穿针,展示“一根线分八丝”的手艺;连做毛笔的老字号,都在拍狼毫如何从选毛到成型。老外买的哪是物件,分明是想透过屏幕,摸一摸这些带着温度的手艺。

说到底,风向变的不是平台,是用户——他们见多了精致套路,反而馋这口“原生态”。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跟风做爆款”的,不如回头看看自家后院:奶奶腌的酱菜、爷爷打的木凳,说不定就是老外眼里的稀罕物。毕竟,真诚的烟火气,到哪都值钱。

#tiktok #tk #tiktok运营 #跨境电商tiktok #拓展海外市场 #电商干货

都市陶渊明    发表于  2025-8-26 2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是销售,现在转行做跨境了,还特地去买了教程啥的,现在已经学完转行全职做啦如果有人需要的话我发你哈,不要哈反正我留着也没用 删了浪费了,打个“已关”可以拿走了
说实话的老头    发表于  2025-8-26 2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凡能成功的就不会卖课,自己都没有成功凭什么卖课,综合以上两点:卖课的都是骗子
行则无疆    发表于  2025-8-26 2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的老头 发表于 2025-8-26 22:21
但凡能成功的就不会卖课,自己都没有成功凭什么卖课,综合以上两点:卖课的都是骗子 ...

就算成功了 他也说不出究竟为什么会成功 , 这世界成功失败都是运气
初夏如轩    发表于  2025-8-26 2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老外也吃“古法”“手工”这一套
周六不休息    发表于  2025-8-26 2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夏如轩 发表于 2025-8-26 22:21
原来老外也吃“古法”“手工”这一套

本来就吃,要不然意大利奢侈品为什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每个包包什么的,都是手工精细制作的,结果只是从咱们这批量制作,而他们只是加个标签而已
纹竹    发表于  2025-8-26 2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技艺秘密就行
无私奉献叶正太    发表于  2025-8-26 22: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付费去买课,我做了一年多了,现在已经很稳定了,可以提点一些经验,但凡是让你花钱买课的,就不要信了,这些我都经历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9-6 16:36 , Processed in 1.330418 second(s), 3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