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鸡腿    发表于  昨天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 10

为什么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jpg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将世界分为七大文明,而中国文明是其中唯一一个以“国家”形式存在的文明。其他文明,如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都跨越了多个国家,而中国却将自己的文明与国家的边界高度重合。这种独特性从何而来?
        中国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而今天的中国仍然在使用与古代高度相似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符号。相比之下,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文明却从未中断。这种连续性使得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承载了数千年文化记忆的文明体。        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历史上,无论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最终都被中国文明同化,成为其一部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使得中国文明能够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同时保持自身的核心特质。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是因为它在形式上是一个现代国家,但在本质上却是一个古老的文明。这种双重身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版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边界,更是文明辐射的范围。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中原到边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文明的历史记忆。这种地理与文明的高度统一,使得中国难以用普通的“国家”概念来定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从古代的“天子”概念到现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政治话语始终围绕着文明的核心价值展开。这种政治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得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文明的代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现代性对传统文明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国文明在面对现代性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中国并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在现代性面前彻底放弃传统。相反,它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        中国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高考制度,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到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文明始终在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这种自我更新能力,使得中国能够在现代性冲击下保持活力。        在西安碑林,我看见一个法国游客长时间驻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前。这块公元781年刻制的石碑,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并记载着景教传入长安的故事。风化的碑面上,十字架纹样与祥云浮雕共生共存,像极了这个文明的特异体质——它总能将异质元素转化为自身文明的缓存文件。

Ella    发表于  昨天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廷顿不知道可以用文明为纽带构建国家基础
Elijah    发表于  昨天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地理条件太优越了,给数千年前初生的华夏文明很好的保护。当秦始皇把大一统刻印进中国人脑子里的那一刻,中国文明就再也不会断绝了。
Jason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同时期,宣传需要不同的新话术。其实就是社科类的概念混杂,现实啥都没有改变,但是宣传效果出来了。
Lola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25-9-20 15:05
因为不同时期,宣传需要不同的新话术。其实就是社科类的概念混杂,现实啥都没有改变,但是宣传效果出来了。 ...

意识形态阵地是至关重要的阵地,不然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上百亿美金干嘛用的?
赵歌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本身问题不大,但是他那本书解释性发言就有问题了。在定义什么是中华文明,抢夺定义权,这个就很搞
Aiden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歌 发表于 2025-9-20 15:05
话本身问题不大,但是他那本书解释性发言就有问题了。在定义什么是中华文明,抢夺定义权,这个就很搞 ...

有用的我们就拿过来,没用的就抛弃。洋为中用是咱们进步的途径。
大放异彩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是学不会的,工业化的课可以补,等我们牢牢掌握工业文明,再加上原有的农耕文明,又是无敌的存在。
老汪川菜馆无名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老外不懂中国的文化构成以及国家的基础,并且也不愿意了解,只是高高在上的点评罢了(其实我一直非常不喜欢亨廷顿的这个说法,是典型的用西方意识形态和思维来解读中国国情,非常别扭啊啊啊啊啊啊啊)
孤麟    发表于  昨天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疯言妄语也求证?同频共振现象?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9-21 01:51 , Processed in 0.79866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