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发表于  昨天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 0
2025100114807417jon7447_0.jpg
第13届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奖中,纳茨穆尔(右)获颁社区奖(民间自组志愿服务团体),陈恩则获颁个人奖(学生组)。

“我曾和许多客工一样,面临语言障碍、缺乏培训机会,也没有社区支持。”44岁的纳茨穆尔回忆初来新加坡的经历时说。正是这些亲身体验,促使他在2018年创办非营利组织24asia,为客工搭建学习、成长和发声的平台。

24asia为客工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每月开设免费的数码技能、公众演讲、领导力和职场沟通课程,课堂以简明英语授课,并提供双语支持和同伴教学,确保学员学以致用。

除了培训,24asia每年还举办“国际客工日”,吸引逾5000名客工参与。活动包括文化表演、时装秀和表彰仪式,现场还有展览。纳茨穆尔(Nazmul Khan)说:“对许多客工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异乡真正感受到受关注并获得认可。”

凭借这份无私付出,纳茨穆尔获颁今年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奖社区奖(民间自组志愿服务团体),并于星期三(10月1日)的颁奖礼上,从尚达曼总统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梁振伟手中接过奖项。

纳茨穆尔受访时说,未来24asia计划推出线上学习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培训;也打算开设心理健康工作坊,并邀请本地院校学生参与项目。“我们希望新加坡学生和客工能一起学习,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他还透露,组织正探索与企业及区域伙伴合作,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让更多客工受益。

今年度提名较去年增50% 首设“社区”组别

迈入第13届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奖,今年设五大组别,分别为个人、组织、领袖、社区,以及“乐善城市合作伙伴”。今年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共收到451份提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逾50%,12个奖项类别中共有16名获奖者。

今年首次设立“社区”组别,收到上百份提名,分为大型慈善机构、中小型慈善机构及民间自组志愿服务团体三类,独立表彰非营利组织的贡献。以往,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会企业均归于“组织”组别。

无论奉献技能才华或时间 总有人能从中受益

另一名获奖者是陈恩(19岁),获颁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个人奖(学生组)。她受访时说,三年前发现身边大多数同龄人几乎都没当过义工,即便曾参与,也往往非出自真心,这让她感到十分难过。

因此,陈恩与几个朋友在学校成立兴趣小组,逐步获得社区和学生的积极反馈,并通过社交媒体将活动推广到更多学校。2022年,他们当中的五人共同发起非营利组织“青年真行”(Youth Can Do It,简称YCDI),旨在推动新加坡青年更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

“青年真行”如今已发展成70人团队,与50多家社区机构合作,吸引来自80所学校的1200名义工,通过各类外展活动触及3000名青少年。

陈恩强调,她希望激励青少年主动参与,不是为了累积“服务时数”,而是出于真心想带来改变。

她说:“我也希望年轻人明白,社区服务不一定是大型项目,小小善举同样有意义,也能带来影响。最重要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文化:让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有宝贵的东西可以贡献;无论是技能、才华还是时间,总有人会从中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公立边.    Powered by gonglubian|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2:49 , Processed in 0.097428 second(s), 3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