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杨    发表于  昨天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0
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万变不离其宗,建国以来居者有其屋的国策,必须还是保持社会人心稳定的基石。
RYN3273_0.jpg
新加坡住房政策成绩有目共睹,享誉国际,但我们不能自满,必须对新的变化更敏感,未雨绸缪准备迎接任何新挑战。(档案照片)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上星期二(8月5日)接受媒体访问时宣布,2025年至2027年间,建屋局将推出约5万5000个预购组屋单位,比原先宣布的5万个,多出10%。此外,建屋局也会提供更多等候时间较短组屋,以满足国人住屋需求,并稳定转售组屋价格,同时检讨购屋者的家庭月入顶限,以及单身者购屋须满35岁的规定。徐芳达的一系列宣布,表明政府明白外部环境和国内社会条件的变化,已经对组屋政策提出新的要求;且组屋政策攸关社会人心稳定,必须在既有的成绩上精益求精,反映时代变化。

这些新措施和政策思路无疑都是值得肯定的对症下药之举。因为住屋课题关系社会稳定,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城市,很多年轻人因为发现他们无法如同上一辈那样,拥有自己的房产而感到不满,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念想,部分极端者甚至人生观变得消极,宁可躺平而不是奋斗。房价高不可攀,或许也影响年轻人成家立业的打算,波及生育率持续下跌。因此,确保未来世代有能力拥屋,是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向心理,更愿意为美好前景打拼的重要手段。由此观之,组屋政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在具体的挑战方面,新加坡正快步进入超老龄社会,不但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组屋也屋龄偏高。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和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都是有针对性的因应措施,特别VERS分阶段陆续重建老旧组屋,能更早实现土地集约化和市镇翻新的效益。老旧组屋不但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天花板石灰脱落、漏水、电线走电引发火患、电梯失灵等,保养成本相对更高。对于一些年长居民而言,这意味着原地养老未必是人人都能实现的愿望,所以在心理上必须提早准备。

此外,社会的成熟和多元化促使组屋政策须满足更多不同的新需求。徐芳达透露,政府在检讨申请预购组屋的资格限制,聚焦两个群体:一是家庭月入超过现行1万4000元顶限的家庭,二是须满35岁才能申请购屋的单身者。经济发展使得国民收入有所提升,不少年轻伴侣的总收入在他们决定申请组屋时,已经超过限制条件,直接选择私宅的门槛却又不容易逾越。这无疑妨碍他们组织家庭。此外,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使得他们的住房需求必须得到重视。政策检讨显示政府意识到社会条件变化,政策必须与时并进。

经济学研究指出,资产增值速度比工薪实际收入增速快许多。与私宅类似,组屋作为大多数国人的重要资产,价格增长的幅度比平均收入增幅大。这导致代际购买力有所下降,一些年轻人如今必须靠父母协助购屋。这也导致对组屋价格上升的预期心理,以及刺激唯恐人后的普遍心态,最后反过来进一步推高房价。若不及时干预,避免房价超越经济基本面,恐有催生房市泡沫之虞。增加供应显然有助于纾缓市场焦虑心理,打破房价螺旋上升的不良势头。

确保组屋价格不能太超过居民收入增幅,因而是必须坚持的最根本原则。这显然超越住房政策本身,而涵盖国家发展大战略。在世界关税战方兴未艾的当下,未来的经济和就业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挑战也更艰巨。除了要确保国民有能力继续拥有自己的房子,也得避免在景气时积累的房市泡沫破裂,动摇社会人心。这都须要当局密切留意国内外环境变化,保持政策灵活。

新加坡住房政策成绩有目共睹,享誉国际,但我们不能自满,必须对新的变化更敏感,未雨绸缪准备迎接任何新挑战。新加坡仰赖的国际合作环境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但如今社会相对更富裕,政府也更有资源应对难题。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万变不离其宗,建国以来居者有其屋的国策,必须还是保持社会人心稳定的基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gonglubian.com.    Powered by 公路边|网站地图

GMT+8, 2025-8-13 22:37 , Processed in 0.080820 second(s), 3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