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强    发表于  昨天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1
最近跟几个国内同行聊天,他们问我:"为什么中国的MCN机构这么发达,我们这边几乎看不到类似的模式?"
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做网红营销,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完全不同。
平台基因决定生态走向
平台的商业化路径区别很大。
国内的抖音、快手、小红书,从一开始就是"流量集中分发+算法推荐"的模式。平台掌控着流量分配的绝对权力,想要获得更多曝光,就需要懂平台规则、有资源对接能力。
MCN机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们像是创作者和平台之间的"中介",帮助创作者获得更多流量扶持,同时帮平台筛选优质内容。
但海外不一样。
Youtube虽然也有算法推荐,但它的收益分成体系很透明,创作者可以直接靠广告分成、会员订阅获得稳定收入。InstagramTikTok也是类似逻辑。
创作者能直接从平台赚钱,为什么还需要MCN?
而且电商模式也有差异。
中国的"内容+电商",微信小程序、淘宝直播、抖音小店,从内容到购买的路径被打通了。
MCN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是绝对C位:整合供应链、对接品牌、培训主播、优化转化率。更像是"内容驱动的电商服务商"。
海外呢?直播带货还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创作者的变现还是靠品牌广告或者平台分成。即使有电商合作,也更多是跳转到亚马逊或品牌官网。
没有形成"内容-电商"的深度绑定,MCN的价值就相对低。
还有网红的不同需求
国内很多网红其实是"被造星"的。
MCN机构提供场地、设备、脚本、培训,甚至包装人设,把普通人快速打造成网红。这种"工业化造星"模式,在国内很受欢迎。
但海外的创作者文化不一样。他们更强调个人品牌和原创性,更愿意自己摸索成长路径。
YouTube上很多头部创作者都是自己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性,不太愿意被MCN"绑定"。
监管环境的微妙影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但是决定性的因素:监管环境。
欧美对数据隐私、广告合规的要求很严格。GDPR、CCPA这些法规,限制了MCN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整合和账户管理。
国内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MCN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资源整合和规模化运作。
       
#MCN机构 #网红营销 #创作者经济 #中美差异 #商业模式 #网红出海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肛好遇见你    发表于  昨天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算是很清醒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gonglubian.com.    Powered by 公路边|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15:18 , Processed in 0.101790 second(s), 32 queries .